新闻动态

继老黄之后,扎克伯格也唱衰,量子计算惹谁了?

发布日期:2025-02-05 00:16    点击次数:87

1月13日,美国股市中的量子计算概念股遭遇了一场“滑铁卢”,多家公司股价纷纷暴跌,投资者的信心也被狠狠击碎了。这次股价大跌的主角包括D-Wave Quantum(股价暴跌33.62%)、Rigetti Computing(下跌32.25%),还有Quantum Computing(跌幅达27.39%)。这些数据看上去让人触目惊心,短短一天的时间,这些公司市值蒸发得像“水蒸气”一样快。可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次暴跌的导火索,源于科技圈的两位“大佬”扎克伯格和黄仁勋的“唱衰”言论。扎克伯格在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量子计算目前离真正实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虽然不是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家,但他的话显然触动了投资者敏感的神经。此前,英伟达的CEO黄仁勋也曾表示,要实现“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需要的量子处理单元数量要达到目前的100万倍,而这可能还需要15到30年的时间。这两位科技界大咖的言论无疑给了市场一记重锤,让本就不够稳固的投资情绪崩塌了。

回到去年,量子计算概念股其实刚刚经历了一次大“狂欢”。2024年11月,英伟达宣布与多家量子技术公司合作。紧接着,12月谷歌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超导量子处理器Willow。这些消息引发了市场的热情,投资者纷纷押注量子计算,认为这是继人工智能之后的下一件大事。彼时,相关股票一度暴涨,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然而,短短一个月后,市场情绪却急转直下,扎克伯格和黄仁勋的话无异于给投资者浇了一盆冰水,直接导致了量子计算概念股的暴跌。

以D-Wave Quantum为例,这家公司在过去三个交易日内,股价累计下跌了约60%。投资者用脚投票,开始大批量抛售这些股票。更有不少人质疑,量子计算这个被吹捧为“颠覆性力量”的技术,是否真有那么大的价值?或者说,它真的能在短期内带来回报吗?

其实,量子计算这个概念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比传统计算机更强大的计算方式,理论上可以解决很多传统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但现实情况是,量子计算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很多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障碍。黄仁勋提到的“100万倍”量子处理单元,不仅表明技术上还差得远,也让人不禁怀疑: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吗?毕竟,现在的人工智能和超级计算机已经能够应对大多数任务了。

更让人疑惑的是,这几家公司在痛失投资者信任后,还能否撑到量子计算真正“实用化”的那一天?毕竟,投资者的钱不是无底洞,资本市场从来不相信“空头支票”。如果技术无法兑现,资本的耐心也很有限。

目前来看,量子计算领域的前景依然不明朗。根据公开信息,D-Wave Quantum、Rigetti Computing等公司虽然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还没有拿出一个能够大规模商用的产品。行业内普遍认为,这项技术的真正落地可能还需要至少十年以上的时间。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公司在积极尝试。比如谷歌的最新量子处理器Willow,就被认为是量子计算技术的一次突破。尽管如此,这些技术更多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而投资者显然不愿意等这么久,毕竟资本市场更喜欢短期见效的项目。

此外,扎克伯格和黄仁勋的发言也让行业对量子计算的未来产生了更多质疑。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唱衰”,让原本在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量子计算,迅速降温。可以说,量子计算的“泡沫”正在被快速刺破。

看完这件事,有几点感触特别深。首先,量子计算虽然很“高大上”,但目前它更像是个“纸老虎”,看着强大,其实实用性还差得远。科技大佬的言论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本质:技术不成熟,投资者的期待过于拔高。其次,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很现实——一旦发现“皇帝的新衣”不存在,就会迅速撤退,毫不留情。最后,这件事也提醒我们一个道理: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特别是像量子计算这样“烧钱”的行业,更需要冷静和耐心。

【网友热议】

这次量子计算概念股的暴跌,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觉得这场暴跌是“迟早的事”,还有人调侃这次事件为“科技圈的大型醒酒现场”。

网友“老张看股市”说:“这些量子计算公司简直是‘讲故事’大师,技术没成熟就敢上市圈钱,现在终于露馅了吧!”

网友“科技迷小王”评论道:“量子计算是好东西,但扎克伯格和黄仁勋说得也对,目前根本用不上这么高端的东西,就像你买了辆跑车,却只能开到乡间小路上,根本用不上速度。”

网友“打工人老李”则感慨:“这年头,概念炒作太普遍了,人工智能、元宇宙,现在又轮到量子计算,炒热了就扔给散户接盘,这套路什么时候能变变?”

还有网友“股市小白”直接吐槽:“我就想问问,这些公司真的能撑到量子计算实用化的那一天吗?别到时候技术还没成熟,公司就破产了。”

最后,有人总结道:“科技是好东西,但投资要擦亮眼睛,别被‘画大饼’忽悠了。”

看完这个事件,真让人觉得科技圈的“泡沫”和资本市场的“盲目”是一对难分难解的搭档。量子计算确实很有前景,但现在技术还没到那个地步。投资者的期待太高,科技公司的承诺又太满,只能是大家都失望。说到底,这场暴跌背后,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市场浮躁的。那么问题来了,量子计算到底是未来的“王牌”,还是现在的“鸡肋”?

扎克伯格和黄仁勋的发言让人冷静了不少,但你有没有想过,量子计算行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元宇宙”?当初元宇宙概念被炒得火热,如今却被证明只是“虚火”。资本市场能等多久?技术到底能不能撑起这么高的期待?你觉得,量子计算是“颠覆性力量”,还是“科技骗局”?

未来会如何发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